首页 > 走进老家 > 泉溪镇 > 张家山村 > 详情正文

泉溪镇张家山村:扶贫规划

2016-10-14 来源:老家网

第一章    基本村情

一、自然状况

   张家山村位于泉溪镇东端,距离集镇15公里,距离县城76公里,村平均海拔700米,耕地面积898.5亩(水田120亩,旱地778.5亩)。林地面积4700亩,荒山荒坡面积800    亩。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,105户、453人,2014年人均收入4796元。全村劳力(含女劳力)226人,外出务工劳力86人,占38%。

二、经济状况

全村种植业以发展药材、魔芋、洋芋、玉米、林特产业为主。2014年发展药材555亩;魔芋765 亩;洋芋675亩;玉米795亩。累计发展核桃229.5亩;板栗45亩;经济林81亩。养殖业以山羊、肉牛、土鸡、牲猪、大鲵养殖为主。2014年村社会总产值503万元,其中农业总产值499万元,畜牧业产值313万元,粮食产量615.1吨,村民人均纯收入4796元,村集体目前无集体收入。

三、住房情况

全村105户住户中,土木结构91户,其中危房85户,砖木及砖混结构的14户。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扶贫搬迁的56户,危房改造17户,一建三改14户。

四、生产生活条件状况

全村共有通村水泥路1公里,现有2组未通水泥路,35户涉及行路难问题。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,有效灌溉面积273亩,占耕地面积的30%。适龄入学儿童共计18人,目前,有0所小学,0所中学。全村有1 所村卫生室,32户不通网络,11户无电视网络。

第二章    贫困状况

 一、贫困人口情况

人均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182人(不含五保户及低保户),贫困率占全村40%。散养五保户7人,享受低保45户,66人。建档立卡人群中因灾致贫7户,因病致贫9户,因学致贫21户,其他原因致贫30户。

二、贫困成因分析

1、无支柱产业。产业单一不成规模,未形成产业链条。部分好产品都是农户提篮叫卖,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。农户对规模化、市场化发展特色农产品认识程度不高。

2、地理位置约束。村庄处在镇域边缘地带,海拔位置较高,缺水较严重,可利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少。

3、发展环境不优。村里大部分户主为六七十年代出身的农民,文化素质不高,掌握新技术能力差,对脱贫致富谋发展的对策不多,有能力的青壮年无心在偏远山区居住,基本上都搬迁出城。

    4、因灾因病返贫等方面。村庄处在镇域边缘地带,每年风、雨、冰雹等恶劣天气侵袭,农户靠天吃显现严重。由于耕地面积少,大部分农户家庭收入单一,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。

第三章    规划目标

通过两年的扶贫开发,全村贫困人口减少85人,人均纯收入年增涨20%。实现村村通客车,村村通网络,新修通组达院水泥路4.5公里。达到户均15亩经济林,户均0.5亩特色产业地。消灭村级债务,村组织建设逐步加强,人口素质普遍提高。彻底解决吃水难、就医难、就学难、行路难问题。

第四章    项目建设内容

一、产业增收项目

1、魔芋产业基地建设。2015年扶持发展2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大户5户,累计种植魔芋面积达到200亩;2016年扶持发3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大户6户,2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大户10户。通过两年扶持全村发展达到600亩。

    2、发展养殖产业。2015年发展50头以上的牲猪养殖大户3户,150只以上山羊养殖户2户,10头以上肉牛养殖2户;2016年发展1000只以上土鸡养殖户5户。通过两年的扶持全村养殖达产业,达到牲猪养殖300头,山羊养殖500头,肉牛养殖50头,土鸡养殖6000只。

魔芋_副本.jpg

    二、安居项目

    1、旧房改造。2015年旧房改造7户;2016年旧房改造10户。两年累计在全村实施旧房改造17户,达到村无严重危房现象。

    三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

1、村级道路建设。2015年硬化通组水泥路1.5公里,2016年硬化通组水泥路3公里,两年共计4.5公里。

    2、安全饮水工程。2015年-2016年解决全村四个组农户,涉及82户安全饮水问题。

四、社会公益项目

1、村级卫生室建设。2015年建设村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一个。

2、通讯广播电视网络建设。两年期间达到全村通讯广播电视网络100%覆盖。

五、就业创业项目

1、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。2015年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10人,2016年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18人,两年累计28人。

2、劳动力技能培训。2015年完成劳动技能培训35人,2016年完成劳动技能培训55人,两年累计培训90人。

 第五章    扶贫效益分析

    一、经济效益。通过项目实施,使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,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,使经济结构日益优化,产业布局日趋合理。

二、社会效益。各项建设工程的大力实施,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,可以使现有的56户,125人从根本上改变居住条件。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,产业集群,村庄靓丽,农民富裕,民生改善,社会知名度和村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。

三、生态效益。通过项目实施,村庄得到绿化、净化、美化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村庄环境进一步整洁,绿地面积进一步增加,减少水土流失,生态效益进一步凸显。

第六章    运行机制

一、群众参与机制。在群众受益项目中,积极动员农户、大户、在外成功创业人事、社会团体等参与项目建设中去。以筹资酬劳的方式弥补资金建设缺口,扩大建设项目内容,增强扶贫效益。

二、整合资金机制。抓住“绿满竹溪”、百里景廊、其他项目建设契机,通过整合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住房、环保、交通运输等单位项目资金用于重点村建设,在资金上形成合力,减少乡镇投资压力,保证工程推进有力。

三、部门帮扶机制。结合扶贫工作队《精准扶贫帮扶规划》,积极争取扶贫工作队在项目上的扶持。在整村推进建设中由帮扶单位、县扶贫办、镇村四级合力共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,增加脱贫致富动力。

四、市场引进机制。实行谁投资谁受益,谁开发谁管理的市场运作模式,引进龙头企业、市场经济主体扶持产业等发展,带动贫困户脱贫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第七章    保障措施
    一、成立专班,加强领导。由张家山村许美金、蔡久华等3人组成张家山村扶贫开发建设规划实施领导小组。根据项目规划、技术要求,选定项目实施单位;落实项目资金和项目物资,工程及服务的采购;加强财务管理;项目完成后,按照规划目标和项目设计,对项目的工期、质量、效益进行竣工验收;加强建成项目的维护管理。

二、科学规划,统筹推进。根据张家山村区位、地理条件、习俗以及产业建设现状,以生态环境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,统筹安排整村推进建设,逐步完善村基础设施,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,建立农户增收长效机制,实现村容村貌和农民收入的极大改善。

三、加强监测,强化管理。经村民推荐,产生由村干部、村民代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规划监测管理小组,负责对农户及村级发展项目的进度、质量、资金使用、物资采购、经济效益、扶贫效果等方面进行监测,检查项目活动,听取农户意见,提供基础数据,上报竣工验收报告,监测报告及监测表(卡)。
    四、宣传提炼总结到位。通过走访入户、手机短信、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,帮助贫困对象树立自力更生,勤劳致富观念,激发发展动力,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。认真总结和宣传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,引导和吸引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关注、参与和支持激发帮扶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,为扶贫开发工作营造良好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