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走进老家 > 泉溪镇 > 红岩沟 > 详情正文

泉溪镇红岩沟村:扶贫规划

2016-10-14 来源:老家网


第一章    基本村情

一、自然状况

   红岩沟村位于泉溪镇西端,距离集镇6公里,距离县城63公里,村平均海拔980米耕地面积1783.5亩(水田195亩,旱地1588.5亩)。林地面积12000亩,荒山荒坡面积5000亩。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,127户、526人,2014年人均收入4957元。全村劳力(含女劳力)292人,外出务工劳力49

二、经济状况

全村种植业以发展烟叶、药材、魔芋、洋芋、玉米、林特产业为主。2014年发展烟叶75亩;药材285亩;魔芋855 亩;洋芋1125亩;玉米900亩。累计发展核桃570亩;板栗120亩;经济林45亩。养殖业以山羊、肉牛、土鸡、牲猪、大鲵养殖为主。2014年村社会总产值480.435455万元,畜牧业产值389.025万元,粮食产量695.2吨,村集体目前无集体收入

三、住房情况

全村127户住户中,土木结构117户,其中危房108户,砖木及砖混结构的10户。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扶贫搬迁的20户,危房改造102户,一建三改98户。

四、生产生活条件状况

全村共有通村水泥路2.5公里,现有2组未通水泥路,86户涉及行路难问题。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,有效灌溉面积1188亩,占耕地面积的66.6%。适龄入学儿童共计23人,目前,有0所小学,0所中学。全村有0 所村卫生室,39户不通网络,13户无电视网络

第二章    贫困状况

一、贫困人口情况

人均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73户284人(不含五保户及低保户),贫困率占全村53.9%散养五保户2人,享受低保45户,56。建档立卡人群中因灾致贫28户,因病致贫25户,因学致贫10户,其他原因致贫10户。

二、贫困成因分析

1、无支柱产业。产业单一不成规模,未形成产业链条。部分好产品都是农户提篮叫卖,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。农户对规模化、市场化发展特色农产品认识程度不高。

2、地理位置约束。整村地理位置偏僻,交通不便利,通村水泥路只能到达村委会。由于农户居住分散,达部分居民行路难问题没得到解决,通组大院水泥路基本为零。

    3、因灾因病返贫等方面。整个村庄处在风带、雨带、冰雹带的地区,农户靠天吃饭显现严重。由于耕地面积少,大部分农户家庭收入单一,因灾因病返贫严重。

第三章    规划目标

通过两年的扶贫开发,全村贫困人口减少208人,人均纯收入年增涨14%。实现村村通客车,户户通网络,新修通组达院水泥路6公里。达到户均1亩经济林,户均0.7亩特色产业地。消灭村级债务,村组织建设逐步加强,人口素质普遍提高。彻底解决吃水难、就医难、就学难、行路难问题。

第四章    项目建设内容

一、产业增收项目

1、药材产业基地建设。2015年扶持发展10亩以上的药材种植大户7户,累计种植药材面积达到355亩;2016年扶持发20亩以上的药材种植大户10户,累计发展药材505亩。

成果展示:药材基地_副本.jpg

2、魔芋产业建设。2015年扶持发展100亩,2016年扶持发展170亩,累计发展魔芋1200亩。

3、发展山羊养殖产业。扶持5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2户,通过两年的扶持全村山羊养殖达到500只。

4、发展土鸡养殖产业。扶持200只以上的土鸡养殖大户4户,通过两年的扶持全村土鸡养殖达到1300只。

    5、农家乐建设。2015扶持发展农家乐1家,2016年扶持发展农家乐2家,累计发展农家乐3家。

  二、安居项目

    1、旧房改造2015年旧房改造20户;2016年旧房改造40户。两年累计在全村实施旧房改造60户。

    2、一建三改工程2015年-2016年完成一建三改60户。

三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

 1、村级道路建设。2015年硬化通村水泥路3公里,2016年硬化通村水泥路2公里,两年共计5公里。

    2、安全饮水工程。2015年-2016年解决110户安全饮水问题。

    3、灌溉堰渠建设。2015年新修灌溉堰渠3000米,2016年新修灌溉堰渠3000米,两年共计6000米。

    4、河堤建设。2015年建设浆砌石河堤1200米,2016年建设浆砌石河堤1300米,累计建设河堤2500米。

5、电网改造项目。农网改造高压线路12000米。 

   扶贫效益分析

     一、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,使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,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,使经济结构日益优化,产业布局日趋合理。

二、社会效益各项建设工程的大力实施,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,可以使现有的108户,352人从根本上改变居住条件。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,产业集群,村庄靓丽,农民富裕,民生改善,社会知名度和村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。

三、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,村庄得到绿化、净化、美化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村庄环境进一步整洁,绿地面积进一步增加,减少了水土流失,生态效益进一步凸显。

   运行机制

一、群众参与机制在群众受益项目中,积极动员农户、大户、在外成功创业人事、社会团体等参与项目建设中去。以筹资酬劳的方式弥补资金建设缺口,扩大建设项目内容,增强扶贫效益。

二、整合资金机制抓住“绿满竹溪”、百里景廊、其他项目建设契机,通过整合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住房、环保、交通运输等单位项目资金用于重点村建设,在资金上形成合力,减少乡镇投资压力,保证工程推进有力。

三、部门帮扶机制结合扶贫工作队《精准扶贫帮扶规划》,积极争取扶贫工作队在项目上的扶持。在整村推进建设中由帮扶单位、县扶贫办、镇村四级合力共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,增加脱贫致富动力。

四、市场引进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,谁开发谁管理的市场运作模式,引进龙头企业、市场经济主体扶持产业等发展,带动贫困户脱贫。

   保障措施

    一、成立专班,加强领导。扶贫开发建设规划实施领导小组。根据项目规划、技术要求,选定项目实施单位;落实项目资金和项目物资,工程及服务的采购;加强财务管理;项目完成后,按照规划目标和项目设计,对项目的工期、质量、效益进行竣工验收;加强建成项目的维护管理。

二、科学规划,统筹推进。根据泉源村区位、地理条件、习俗以及产业建设现状,以生态环境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,统筹安排整村推进建设,逐步完善村基础设施,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,建立农户增收长效机制,实现村容村貌和农民收入的极大改善。

三、加强监测,强化管理。经村民推荐,产生由村干部、村民代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规划监测管理小组,负责对农户及村级发展项目的进度、质量、资金使用、物资采购、经济效益、扶贫效果等方面进行监测,检查项目活动,听取农户意见,提供基础数据,上报竣工验收报告,监测报告及监测表(卡)。
    四、宣传提炼总结到位。通过走访入户、手机短信、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,帮助贫困对象树立自力更生,勤劳致富观念,激发发展动力,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。认真总结和宣传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,引导和吸引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关注、参与和支持激发帮扶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,为扶贫开发工作营造良好环境。